中日燃料电池催化剂体系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成功举行


中日燃料电池催化体系研讨会于20181017日至19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学术会议由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和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共同主办。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王远教授担任会议主席。本次会议主题为促进燃料电池电极和清洁燃料合成催化体系的发展。Akimitsu Ishihara教授,Hiroshi Inoue教授,刘建国教授,胡劲松教授,Katsuyoshi Kakinuma教授,Ken-ichiro Ota教授,庄林教授,潘牧教授,Satoshi Tominaka博士,Shigenori Mitsushima教授,廖世军教授,王训教授,高毅勤教授,张亚文教授,刘岩副教授,Yoshiharu Uchimoto教授,Yu Morimoto博士,王远教授等出席本次会议。本次会议参会代表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横滨国立大学,山梨大学,大阪府立大学,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日本丰田公司中央研究所等著名科研单位。

燃料电池是高效且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可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因而不受卡诺循环限制,其能量转化效率远高于普通内燃机。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包括正、负催化电极和电解质。在负极侧注入燃料(一般为氢气),正极侧输送空气或氧气,燃料电池即可连续发电。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还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工作电流大、比功率高;使用固体电解质膜,可避免腐蚀和电解液泄露等问题;工作温度低,可在-30C环境下启动;工作噪音低,寿命长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已被用于电动汽车、家庭电力设施、低噪音潜艇、笔记本电脑以及其它移动或固定设备,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外燃料电池技术研究和应用水平发展迅速。2014年年底,丰田公司生产的燃料电池汽车在日本国内上市,并于2015年底在欧洲上市,目前其续航能力达到600公里,每百公里仅消耗相当于3.3升柴油的电量,补充燃料只需几分钟。德国的燃料电池潜艇已服役数年,中国已将氢能利用和燃料电池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可再生能源技术。

燃料电池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电极催化剂的性能。另一方面,氢等清洁燃料的生产、输运和储存能力也取决于相关催化剂的性能。因此,发展燃料电池催化体系对于促进燃料电池大规模实用化至关重要。本次会议上,来自中国和日本的专家学者就燃料电池催化体系涉及的科学技术问题、目前技术水平和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策略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讨。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高毅勤教授致开幕辞,Akimitsu IshiharaHiroshi Inoue,刘建国,胡劲松,Katsuyoshi KakinumaKen-ichiro Ota,庄林,潘牧,Shigenori Mitsushima,廖世军,王训,Yoshiharu UchimotoYu Morimoto,王远等十四位专家作了大会报告,日本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著名专家,横滨国立大学Ota教授致闭幕词,会议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下闭幕。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日两国在燃料电池催化体系技术研发与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发展前景。

本次研讨会的得到了中国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以及北京大学和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等单位的资助。


中日燃料电池催化剂体系研讨会组织者

教师ftp
在线办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