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伦报告厅”冠名仪式暨2023 年北京大学放射性药物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为纪念肖伦院士诞辰112周年,同时加强放射化学学科建设,广东瑞迪奥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5月为刚落成的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C区101大教室捐款1000万元并拟冠名“肖伦报告厅”。2023年12月14日下午,“肖伦报告厅”冠名仪式暨2023年北京大学放射性药物学术研讨会在化学学院101大教室举行,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李景虹院士,肖伦先生之子肖东博士,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先生,中核集团首席专家、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主任陈东风研究员,北京大学医学部王凡教授,中国核学会副秘书长高克立先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总工彭述明研究员,国家电投集团江西核电有限公司副总监沈文龙先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项目总师石金水研究员,教育报记者高毅哲先生,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耿姝老师等受邀出席,10位在放射性药物相关领域深耕的老师分享交流学术成果,来自二十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近十所医院和十余家医药公司的近200位师生及研究人员聆听报告。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陈兴、副院长彭海琳、党委副书记高珍出席活动,冠名仪式由党委书记裴坚主持,研讨会由刘志博教授主持。

 

descript

 

  裴坚老师介绍到场嘉宾与专家,并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和欢迎。他追忆了101大教室的历史与变迁,以及自己在101大教室从作为学生听课到作为老师讲课的成长历程,对王凡教授与付钢先生发起的捐赠及冠名活动表达了感动与感谢。

 

  descript

  

  陈兴教授表示肖伦报告厅的冠名对化学学院乃至全校师生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和梳理前辈学术思想的契机,他很荣幸能够见证肖伦报告厅的落成。陈兴教授代表学院对广东瑞迪奥科技有限公司的捐赠表示感谢,指出此次捐赠为101大教室增添了一笔极有意义的历史,激励同学们要在肖伦先生精神的指引下披荆斩棘、奋勇争先、再攀学术高峰。

 

  descript

  

  王凡教授作为肖伦先生的学生和此次捐赠活动的倡议者,回忆了自己师从肖伦先生的经历,对肖伦先生表达了深切的怀念。王凡教授多年来始终坚守对肖伦先生的承诺,牢记肖伦先生的精神,将国家利益和百姓利益作为己任,坚守在北大医学部的岗位上不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王凡教授表示,向北大化学学院捐款以加强放射化学学科建设、纪念肖伦先生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非常感谢百洋医药集团和化学学院能够帮助她实现夙愿。

 

  descript

  

  肖东博士表示此次冠名是对肖伦先生贡献的充分肯定,能够讲述父亲的故事、与家人一起见证此次冠名仪式非常有意义,也很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对父亲的关心和怀念。他借肖伦先生的老照片,从家庭的角度、分四个阶段讲述了肖伦先生的一生,向在座的老师同学们展示了肖伦先生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和对国家的赤子之心。

 

  descript

  

  陈东风研究员对冠名仪式和研讨会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回顾了肖伦先生与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之间的渊源和对我国同位素事业的卓越贡献,指出肖伦先生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敢为人先的智慧胆识、以身许国的国家情怀将激励后人不断奋进前行。原子能院作为核科学事业的发源地,也将秉承肖伦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自立自强、报效国家。

 

  descript

  

  乔杰院士代表学校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也对大家对核科学这份事业的投入和支持表示感谢。她深受肖伦先生对国家重大项目默默奉献的激励,感动于王凡教授对老师精神的传承以及对自身事业的热爱,对付钢先生为教育事业和科学家发展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谢,表示北大将深入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出更多创造性人才,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descript

  

  韩启德院士回忆了自己与肖伦先生、王凡教授之间的渊源,表达了对肖伦先生工作能力、创新精神、君子之风的敬佩。他肯定了肖伦报告厅命名的意义,并希望化学学院的师生能够经常到这里回忆肖先生走过的道路,感悟和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并以此来激励自己的工作、生活。他也表达了对放射性药物研究工作的肯定与期望,鼓励老师和同学们努力让科研成果能够真正有所应用。

 

  descript

  

  随后,李景虹院士、付钢董事长、王凡教授、肖东博士、陈兴教授和裴坚教授共同为肖伦报告厅揭牌并合影留念。

 

  C:\Users\user\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8039220392712\FileStorage\Temp\2e37a355d71a8a556e800768708cb86.jpg

  

  在学术报告与交流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了自己在放射性药物领域的科研成果以及对于该领域未来发展的看法与展望。

 

  北京大学王凡教授的报告《核药物自主研发,助力中国核医学创新发展》对当前PET-CT影像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讲述了她和团队开发的一系列我国首创的SPECT-CT显像药物及其应用,并介绍了正在研发的全新SPECT/CT设备方面的进展,旨在通过药械合一推动中国核医学的发展。在报告的最后,王凡教授强调了加强跨学科交流和人才培养,推动原始创新的必要性。

 

  descrip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的彭述明研究员以《推动核医学发展——重在行动》为主题,指出中国在医用核素生产方面落后于国外,面临“缺锝少碘”的困境。彭述明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在I-131、Tc-99m以及无载体Lu-177生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中国医用核素自给自足奠定了基础,并在绵阳建立了涪江实验室,致力于将其打造为核药物生产和研发的中心。

 

  descript

  

  北京大学医学部刘昭飞教授的报告《分子功能在体可视化PET显像》突出了核医学分子影像在指导免疫治疗中的诊断优势。他重点讲述了团队在CD8+ T细胞效应功能可视化方面的成果,尤其是68Ga-grazytracer在预测抗PD-1治疗响应方面取得的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赞誉。

 

  descript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兴教授分享的《前列腺癌核素诊疗探针的研究》着重介绍了三七素-脲探针P137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有效弥补了PSMA探针的理论不足,并开发了基于PSMA互补靶点Nectin-4和EphA2的分子影像探针,通过多靶点联合实现肿瘤全覆盖。

 

  descript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张俊波教授的报告《“中国造”Tc-99m标记肿瘤放射性药物的创新与临床转化》介绍了其团队研制的一系列 SPECT-CT显像放射性药物的策略,为更广泛的患者群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descript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崔孟超教授以《用于AD早期诊断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为题介绍了其团队在开发阿尔兹海默症(AD)早期诊断用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方面的进展,这些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和临床意义,更对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性药物发展具有重要的鼓舞和激励。

 

  descript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来鲁华教授的报告《基于结构和人工智能的药物全新设计》展示了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新型药物分子的开发,有效提高创新药物研制的效率。这些工作是将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新型放射性药物开发的重要尝试,也是新时代学科交叉、共同发展的体现。

 

  descript

  

  王初教授的《化学蛋白质组学驱动的药物靶标发现》则突出了组学技术在新药靶标发现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这一工作能够高效探索可能的新靶点,缓解放射性药物开发中可用靶点较少、开发方向同质化的问题。同时,组学技术的应用也体现着放射性药物领域高度交叉、多学科融合发展的特点。

 

  descript

  

  刘志伟研究员以《稀土放射性核素配位化学》为主题,讨论了稀土元素在放射性药物领域的潜在应用。他致力于改进放射性稀土元素的配位化学,开发性能更加优异的配体。他的研究工作对更好地开发利用稀土资源并将其应用在放射性药物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descript

  

  最后,刘志博教授在报告《放射性药物与放疗激活药物》中展现了通过将放射性药物与普通化疗药物结合在一起,利用辐射化学和辐射生物学效应,完成药物的体内可控释放,从而实现放疗激活药物。这一策略极具创新性,并具备重要的临床价值。

 

  descript

  

  各位知名学者的深入交流和研究成果分享,不仅展现了放射性药物领域的前沿进展,更凸显出北京大学在推动这一领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北京大学将通过与各界专家学者的密切合作,不仅要在放射性药物学科建设上取得显著成就,更要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核医学创新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这次活动不仅是对肖伦先生精神的致敬,也是对未来放射性药物学科发展的期许。

 

文字:王芊越,李文斐,陈俊艺,陆传捷,李易敏
摄影:刘光磊,徐峰,牟凯,高杨
排版:高杨
审核:王凡,高珍

教师ftp
在线办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