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化学学院2023年青年校友学术交流研讨会暨分子科学青年学者前沿论坛成功举办

  2023年8月31日至9月2日,北京大学化学学院2023年青年校友学术交流研讨会暨分子科学青年学者前沿论坛会议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数十所高校、科研机构的百余名青年校友齐聚“北大花园”,聆听资深学者报告,交流研究经验,分享创新成果,共飨“学术盛宴”。

 

  

  大会合影

  

  9月1日上午,开幕式在化学学院C区下沉庭院101大教室举行,北京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林建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振峰、北大校友会秘书长李文胜、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裴坚、院长陈兴、副院长彭海琳等出席开幕式,各分会点评专家受邀列席参加。开幕式由裴坚、彭海琳共同主持。

  

  C:\Users\user\Desktop\图1-2.jpg

  大会嘉宾和主持人

  

  林建华教授为会议致开幕词。他对大家仍在化学领域深耕高端前沿的研究方向表示欣慰,并鼓励青年校友们在勇敢面对困难的同时,多多思考中国化学未来将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他强调,大学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是对知识的牵引,作为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最重要的工作则是对下一代人的培养。

 

  随后,李文胜老师介绍了北大校友会的工作思路,并对化学学院的校友工作表示肯定、对此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欢迎校友们常回家看看。

 

  陈兴院长代表化学学院欢迎与会青年校友回到学院,并表示学院高度重视此次研讨会,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为在科研领域工作的青年校友搭建相互交流、共同提升的学术平台。他从历史沿革、使命目标、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发展理念等角度介绍了学院的发展情况,鼓励校友们积极参与学院建设,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引领化学学科发展。

 

  席振峰老师介绍了自己近些年开展的氮气活化研究。自2016年组建首批固氮团队至今,研究团队已经合作实现嘧啶碱等有机物的直接自氮气合成。他认为“信”是在研究过程中的最大的挑战、也是最关键的东西:教师和学生都要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信心、有信念,才能够在成果未知的领域里长期坚持下去。

 

  吴凯老师以“风行水上自成文”为题讲述了他的学术经历和科研感悟,强调做学术应该有“成一家之言”的品味和特色,在打好知识基础的同时不断探索前沿问题,并鼓励青年学者们在潜心研究的同时拓宽文化视野、提升科研品味,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英国皇家化学会刘文君博士简要介绍了英国皇家化学会相关学术活动、奖励奖项,希望能够对参会青年学者们有所助益。

  

  C:\Users\use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0G2A2184_副本.jpg

  分会场报告

  

  9月1日下午和9月2日上午,本次论坛的8个分会场分别进行,气氛热烈。

 

  无机化学分会里,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李阔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肖家文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梁洁副教授,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王立刚博士,北京市第二中学武秀琪博士,北京大学傅永平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卢旷达研究员与大家分享了他们近期的研究工作,内容丰富多样,从高压化学到高中化学教育,再到纳米粒子辅助癌症放射治疗,丰富多彩。

 

  有机及化学生物学分会中,清华大学陈春来教授,武汉大学刘艺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诗宜教授,重庆医科大学王炜副教授,齐鲁工业大学薛富民研究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白著双教授,江南大学朱蕴韬教授,南方科技大学董哲研究员8位优秀青年校友先后做了学术报告,内容涉及药物合成、仪器研发、材料应用、临床转化等方方面面,异彩纷呈。

 

  物理及理论化学方向分为两个会场同时进行。浙江大学金一政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宋寅教授、南京大学徐伟高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金红君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苑荣峰教授、吉林大学赵秋辰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王一鸥教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余旷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宫勇吉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李思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李箐教授、浙江大学郭芸帆研究员、南开大学吴金雄研究员、中科院物理所李辉研究员、福州大学黄瀚林教授、复旦大学张黎明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刘文教授分别做了精彩报告,报告领域涉及先进纳米器件、光谱、高分子材料、光催化与理论计算等前沿领域,面向高效能源应用、碳中和、低维电子材料制备等国家战略需求,勇于开拓创新,对等前沿科学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究。

 

  在分析及应用化学分会场,华中师范大学高婷娟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翟筠秋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吴曈勃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张德文研究员,武汉大学向立民教授,苏州大学惠静姝副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骏教授分别作了报告,内容涉及分子内增强拉曼散射、肿瘤标志物的精准成像及药物递送系统研究、新型分子识别工具的开发与应用、光寻址电化学成像与生物传感、多维超分辨荧光成像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界面调控的锌负极早期电沉积机制分析以及水辐射自由基效应等方面。

 

  在材料化学分会场,北京大学雷霆研究员、武汉大学侯绍聪教授、南开大学王小野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郭子豪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谢佳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王金亮教授、中山大学衣芳教授以及上海科技大学严佳俊研究员依次带来了关于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合成与器件、锂离子电池、柔性电子器件和聚合物刷等方面的精彩的报告。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也分为两个会场同时进行。16位报告人:东南大学杨洪教授,上海科技大学郑宜君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崔家喜教授,苏州大学宋子元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夏玉琼副教授,四川大学石玲英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志坚教授,天津工业大学马小华研究员,中南大学旷桂超副教授,东华大学陈丰坤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唐雯副教授,北京化工大学马志勇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龙成副教授,浙江大学王宇平研究员,苏州大学汪胜副研究员,福州大学吕晓林副教授分别作了报告,报告内容涵盖液晶高分子智能材料、生物大分子及仿生材料、嵌段共聚物纳米光刻材料、高性能聚合物分离膜等多个高分子前沿领域,精彩纷呈。

 

  各个分会特别邀请到了资深嘉宾对各位报告人进行了深入的点评,从研究方向选择、科学问题凝练、科研结果呈现、报告形式等多个方面,为青年科技工作者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促进了科学思想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学院师生积极参与,现场座无虚席。报告人、与会师生收获颇丰,享受了一场知识的洗礼和精神的饕餮盛宴。

 

  

  参观合影

  

  9月2日上午,会议安排了参观交流环节。校友们先后参观了化学学院分子材料与纳米加工平台和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感受到先进的仪器平台能够为基础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瞄准产业化核心技术,将产学研相结合,方能真正体现科研成果的价值。

 

  2023年青年校友学术交流研讨会暨分子科学青年学者前沿论坛圆满结束,校友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收获满满,并期待下次重聚!

  

文字:牛林,王芊越,李文斐,浦天宬,刘储浩,蔡冠群,宋龙龙,邵宇,屈扬坤,陈艺夫,江意达

图片:高杨,牟凯,浦天宬,王悦晨,蔡奕腾,冯健龙,傅林轲,丘伟杰,胡朝元,鲁承昊,祝晨旭,胡奕杰,李光烨,崔世奥,曹畅,赵泽华,蔡浩然

排版:牛林,高杨

审核:高珍

教师ftp
在线办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