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第十八期校友沙龙报名通知——我在北大修文物


前不久,一档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国之重器搬上荧幕,唤起了广大观众对泱泱中华文化的温情与敬意。2016年,另一部文博类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将一个宫闱深处古意森森的世界带入寻常百姓的视野,掀起了一阵收视热潮。陶瓷、书画和钟表,文物穿越了千年的风尘,在文物修复者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文物修复者这一角色也开始备受关注。

北大也有这样一群这样的“文物医生”,他们致力于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以化学的背景知识为基础,将现代技术运用于文物修复工作中,借助X射线、电子显微镜等现代技术手段,为文物“诊断”和“治疗”。在纪录片里,修文物是一门高深玄妙的“老手艺”。而在北大,文物保护与修复褪去了神秘的面纱,成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在北大学修文物,化学课是专业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到实验,一系列化学类课程为文物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化学学院和考古文博学院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开启文物保护跨学科教育的新征程。目前,这两个院系的跨学科联合培养项目同时提供了三种跨学科学习的途径,除了开设面向化学学院大一、大二本科生的文物保护技术双学位和辅修以外,还有创新性的“2+2”项目可供选择,即学生本科前两年在化学学院学习,后两年转入考古文博学院学习,最后取得考古文博学院颁发的历史学学士学位。新的联合培养项目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化学知识背景,为文保领域培养更优秀的人才,也为化学学院的同学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本期校友沙龙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两位从化学学院走出去的,目前在科技考古领域正冉冉升起的杰出校友,为大家讲述他们与化学、考古的不解之缘!


嘉宾介绍:

王恺,2008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15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保护科学专业。2017年就职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质文物保护。

贺宇燊,201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15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目前博士就读于牛津大学考古学院,曾参与高句丽墓葬、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后里车马坑等的部分保护工作。

两位校友的成才经历不仅是个人的兴趣勤奋使然,同样也是北大“跨学科培养”理念下造就的复合型人才的杰出代表。想要了解在北大修文物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化学与文保专业正发生着怎样的跨学科碰撞,那么就赶快报名参加我们的第十八期校友沙龙吧!


沙龙时间:410日(周二)晚18:30-20:30

沙龙地点:化学楼A205

报名链接:https://www.wjx.top/jq/22205661.aspx


教师ftp
在线办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