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第十五届“化学之星”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2025年9月26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成功举办第十五届“化学之星”评选暨化学学科前沿发展博士生论坛。“化学之星”是化院博士生的年度学术盛事,致力于为优秀学子搭建展示创新成果和个人风采的舞台,并提供夯实强化基础、交叉熔融思想、深度交流、思维碰撞的机会,也是学院深入落实北京大学“科技创新年”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彰显“涵育一流生态,服务科教强国”主题。本届“化学之星”涵盖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化学、化学生物学、分析化学、理论与计算化学等多个领域,共有15名优秀博士生进行了学术成果汇报与海报展示。

  

  9月26日下午13:30,“化学之星”评选活动在肖伦报告厅隆重举行,吸引了不同学校不同院系的优秀学子前来观摩。本场活动特邀清华大学化学系李必杰副教授,北京大学化学学院褚泰伟副教授,戴鹏副研究员,黄闻亮副教授,蒋鸿研究员,焦阳助理教授,刘允助理教授,王欢助理教授,李慕凡研究员担任评委。学院党委副书记邓安琪作为颁奖嘉宾出席。

 

  活动现场

  

  在答辩环节,15位候选人就自己的研究背景、工作思路、取得成果及其学术贡献进行了凝练的介绍,就评委及观众提出的问题做出清晰准确的回答。

 

  报告人1

  报告人图2

 

  互动环节气氛热烈,评委老师的专业意见不仅为同学们深入研究提供了坚实支持,还让同学们在思考交流中明悟了前行的方向。答辩同学纷纷表示会在科研路途上继续上下求索、吐故纳新,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评委提问

 

  在总结点评环节,评委老师们对各位选手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认可,表示同学们的工作有的能上书架,有的能上货架,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褚泰伟、焦阳老师表示本次会议有效促进了不同研究方向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并鼓励大家打破化学各个子学科之间的界限。王欢、刘允老师对深挖答辩时的仪态、语速和语调等细节,并提出优化建议。李必杰、黄闻亮、戴鹏老师关注于研究特色与创新点的展现,希望同学们能充分展示研究工作中的亮点,让不同背景的评委都能理解领会。蒋鸿、李慕凡老师则从自己多年担任评委的经验、感受出发,强调大家都是闪亮的明星,不必过于在意结果,而是要去享受做自己认可事情的过程!

 

  评委点评

 

  最终,经过评委打分和现场观众投票,王俊杰、谷家桢、谢俊忠、郑家胤、杨钰垚、孙启文、周南、周海森、王泰、孙震等10位同学荣获本年度“化学之星”荣誉称号,孟宪斌同学获本场答辩“最佳表现奖”。

 

  F:/Desktop/2025级本科新生/化学之星总结文稿/化学之星总结图片/化学之星图片/颁奖图/IMG_0825.jpgIMG_0825

  F:/Desktop/2025级本科新生/化学之星总结文稿/化学之星总结图片/化学之星图片/颁奖图/IMG_0839.jpgIMG_0839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亦离不开各位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在此向研究生会的各位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至此,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第十五届“化学之星”评选圆满落下帷幕。本届“化学之星”为广大学子树立标杆、传递信心,激励大家在学术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勇攀高峰。未来,化学学院将继续打造更多高质量的学生学术交流平台,激发学术创新的活力和动能,促进各领域科研人才成长进步,助推学科高质量发展。

  

  

  

  文案:袁乐天,岳华梁,王珠宁

  编辑:杨天骁,郭佳晨

  审核:卢国富,王珠宁,郭佳晨,侯梦旭

(旧版)在线办公
教师ftp
在线办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