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与软物质科学小型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年10月16日,由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北京大学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中心联合主办的“高分子与软物质科学小型研讨会”(2025 Mini-Symposium on Polymer Science and Soft Matter)在北大化学院肖伦报告厅(101大教室)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中国、英国、美国、荷兰和沙特阿拉伯等国的十余位高分子科学领域的国际顶尖学者,吸引了国内高校百余位师生参与。与会者围绕高分子与软物质科学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了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开幕式上,吕华教授简要回顾了高分子系的发展历程,并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研讨会涵盖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以及高分子生物医用等多个前沿方向,共有十一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报告。

 

  其中,Nikos Hadjichristidis 教授介绍了乙交酯的活性聚合方法及其在五嵌段共聚物合成中的应用;Cyrille Boyer 教授展示了利用聚合物的微相分离通过 3D 打印技术制备具有纳米微观结构材料的最新成果;Jia Niu 教授从仿生角度出发,阐述了开环聚合制备聚糖等聚合物的方法,并简要讨论了 MOF 负载提升催化剂活性的策略;唐小燕教授则重点介绍了高性能可循环聚酯的合成、二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氢转移聚合以及氮吡啶与(硫代)环状酸酐交替共聚技术,为可持续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下午的议程中,David Haddleton 教授展示了其团队开发的流动化学装置,该装置可实现可控聚合过程,并利用在线 NMR 和 GPC 技术实时监测单体转化率与聚合物分子量;张洁研究员报告了基于官能化聚苯乙炔螺旋聚合物的变构自组装技术,实现了放大圆偏振发光;Matthias Barz 教授系统回顾了聚类肽尤其是聚肌氨酸的历史、合成方法、材料性能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朱戎教授从灵感来源切入,分享了其在累积多烯化学反应开发及相关功能性聚合物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Matthew Gibson 教授以器官保存为例,阐释了低温生物学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生物递送分子与材料的合成与制备策略;刘允教授重点探讨了新型有机催化剂的开发,通过精确控制活性链末端,实现了聚(二硫化物)的高效可控合成;程正迪先生则深入分析了高分子软合金的相结构调控工程。

 

  

 

  闭幕式上,吕华教授代表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再次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分享,并对系内师生及志愿者的辛勤付出表示赞赏。本次研讨会日程紧凑但主题突出、内容充实,现场师生互动热烈,学术讨论深入浅出,取得了圆满成功。最后,会议以程正迪先生的名言“Science is Art, Science is Life”与全体高分子同仁共勉,彰显了科学探索的艺术性与生命力。

 

排版:高杨

审核:牛林,杨四海

  

(旧版)在线办公
教师ftp
在线办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