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生物制造列为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希望其能够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然而,目前生物制造能够应用的领域还非常有限,远不能满足大量非天然化学品的合成需求。近年来,随着合成化学与合成生物学的融合发展、以及AI蛋白设计等领域的快速兴起,生物合成已经具备了突破天然酶局限实现更多非天然化学转化的可能。超越自然进化的生物合成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前沿交叉领域,通过发展具有丰富催化活性的人工新酶,为非天然化学品的生产提供生物合成的新策略,有望成为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学品等产业绿色生产力变革的重要助力,也为将生物制造打造成国民生产各行业的新增长引擎提供了重要的底层技术。
为落实《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北京大学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积极推动北京大学相关科技成果在石家庄转化落地,“北京大学-石家庄市生物催化与生物制造合作交流对接会”于2025年9月15日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成功举办。
此次活动由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石家庄市科技局主办,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协办。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彭海琳、石家庄市科技局局长常志卷参加活动并致辞,会议由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雷晓光主持。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领导、教授、石家庄市科技局及石家庄市高新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20余家生物医药等相关企业管理及研发负责人等,近60人参加活动。
市校双方在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会议室举行合作交流会,共商深化校地合作事宜。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三位教授围绕生物催化与生物制造主题进行了报告:雷晓光教授介绍化学合成与生物合成的融合发展,实现药物分子与精细化学产品高效创制;高毅勤教授介绍人工智能赋能的生物催化/生物制造前沿技术;张文彬教授介绍北大高通量酶进化与自动化合成平台建设与生物催化酶改造技术。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陈继涛、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副部长李晓强、石家庄市科技局、石家庄市高新区管委会相关领导和负责同志参加活动并交流会谈。
排版:高杨
审核:牛林,杨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