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2025年全国中学化学教师研修班成功举办

  2025年7月22日至25日,由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主办的北京大学2025年全国中学化学教师研修班成功举办。本届研修班以"聚焦教学难点、加强大中衔接、拓展学科视野"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19个省份52所中学的71位优秀化学教师参与。

 

  7月22日上午,研修班开幕式在化学学院百廿纪念报告厅举行。学院党委副书记高珍主持开幕式,她代表学院热烈欢迎各位远道而来的中学化学教师。学院副院长邹鹏致开幕辞,他回顾了自己的化学启蒙之路,向作为“科学引路人”的中学教师们致敬,并建议大家积极交流、关注核心素养衔接、转化研修成果。随后,邹鹏作题为"化学学院本科生培养"的专题报告,系统介绍了学院“探索未知、传承文明、推动人类进步”的人才培养使命以及“注重基础、促进交叉、鼓励创新”教学体系。

 

  

  开幕式剪影

  (左起:邹鹏、高珍)

 

  为期四天的研修班课程中,张文彬老师以“分子建筑学之美”为题,通过精美的分子结构案例,带领老师们感受分子在形、用、道三个维度的独特魅力。王颖霞老师则聚焦氢元素科学、分子轨道理论等基础内容,传达了“关注科学发展、巩固基础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大中衔接理念。李维红老师在普通化学实验的课程中通过多个实验教学案例向老师们展示如何利用简单实验器材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卞江老师在普通化学课程里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对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电化学与氧化还原等教学难点进行了生动的讲解。郑捷老师系统梳理了元素性质规律、化学平衡原理等无机化学的重要问题,为中学教学提供了清晰的知识框架。李娜老师针对溶液平衡、误差分析等中学教学的难点,在分析化学课程中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结构化学课上,朱月香老师从原子结构讲到分子结构再到晶体结构,层层递进、深入浅出,令中学老师们茅塞顿开。裴坚老师通过生动形象的类比,将有机化学中的反应机理、价键理论等艰深难懂的抽象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教学内容。

 

  

  北京大学授课教师

  (一排左起:张文彬、王颖霞、李维红、卞江;二排左起:郑捷、李娜、朱月香、裴坚)

 

  研修班特别设置了教学经验交流环节,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教师搭建了分享平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顾春晖老师受组委会邀请,以"化学学科的思想逻辑与方法论"为题,分享了对中学化学教育的独到见解。辽宁省鞍山一中的王艺静老师介绍了如何运用历史视角开展化学教学和青年教师培养。河南省安阳正一中学的郭昱恩老师从大中衔接角度,探讨了高考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湖南省醴陵第一中学的罗澜老师分享了县级高中开展化学竞赛培优的经验。江苏省宁波市象山县第三中学的徐芳芳老师则交流了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心得体会。

 

  

  中学老师交流报告

  (一排左起:顾春晖、王艺静;二排左起:郭昱恩、罗澜、徐芳芳)

  

  7月25日的闭幕式上,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马玉国,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裴坚应邀出席。马玉国老师以北大附中观星学社为例,分享了“点燃学生的热爱”这一教育理念,并介绍了北大附中“初高贯通”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勇于探究。裴坚老师高度赞扬了中学教师对教学的执着与创新精神,表示北大将继续为中学教师提供支持,助力化学教育发展。闭幕式上还为作交流报告的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并向全体学员授予了结业证书。

 

  

  闭幕致辞

  (左起:马玉国、裴坚)

  

  学员合影及颁发证书

 

  此次北京大学2025年全国中学化学教师研修班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广大中学化学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前沿知识、交流教学经验的宝贵机会,更在推动化学教育大中衔接、促进全国中学化学教学水平提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字:边磊

  图片、排版:高杨

  审核:高珍

(旧版)在线办公
教师ftp
在线办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