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由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牵头,联合物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古文博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医学部等多个院系组织召开的“f 族元素前沿交叉发展战略研讨会”成功举办。此次会议作为第一次会议的深化和拓展,汇聚了更广泛和更高层次的学科领域专家,包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柴之芳院士、北京大学严纯华院士、高原宁院士、以及裴坚、沈兴海、刘志博、黄闻亮、蓝光旭、王凡、颜学庆、王常生、胡敏、陆克定、周欢萍、林立、沈杰、宋殷、梅亮、黄俊平、马信等20余位来自稀土化学、核化学、核物理、环境科学、材料学、考古学、政策研究等领域的顶尖学者,共同探讨了f 族元素研究的跨学科合作与研究中心建设事宜,并就筹建“f 族元素前沿交叉研究中心”达成重要共识。会议由刘志博教授主持。
刘志博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座谈会的背景与目标。他指出“f 族元素”涵盖稀土与锕系元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国家战略价值。北京大学学科齐全、文理交叉优势显著,且在稀土、核化学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研究基础。化学学院已就成立“f 族元素前沿交叉研究中心”达成共识,本次会议旨在更大范围内听取各相关学科领域专家的意见,明确中心定位,推动校内多学科协同合作。裴坚教授作为化学学院代表发言,表明学院将大力支持f 族元素跨学科研究中心建设,希望把握契机,凝聚各方力量,推动该领域研究取得新进展。
刘志博主持会议
严纯华院士在发言中强调,f 族元素研究涉及能源、材料、国防、医疗等关键领域,符合国家的战略需求。北京大学在4f、5f 元素研究上起步早、基础厚,从凝聚态、化合物形态到应用领域均成果卓越,不可替代。新时期下,北京大学应该打破学院壁垒,整合学科资源,面向国家需求与世界前沿开展有组织科研。此外,f 族元素占118种元素的四分之一以上,但相关课程教学尚未深入展开,应借此机会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本博贯通培养路径,加强该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严纯华院士特别指出,成立“f 族元素化学跨学科研究团队”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严纯华发言
柴之芳院士表示,由北大牵头开展f 族元素研究,有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中心。建议举办该领域首个国际会议,并指出f 族元素研究在核武器材料、核能经济性、核药原料等领域具有重大科学价值与应用潜力,此领域研究交叉性极强,与考古、环境、材料等学科深度关联。同时,怀柔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的建设也为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北大应把握机遇、组建团队,力争取得标志性成果。
柴之芳发言
高原宁院士从核物理领域研究出发,强调技术手段研究应服务于实际应用,介绍了物理学院模块化课程改革的进展,提出后续可以与化学学院联合设计交叉培养模块,支持本科生早期进入实验室,为f 族元素研究的人才储备奠定基础。
高原宁发言
与会的各位老师均对成立跨学科f 族元素前沿交叉研究中心及研究团队的建议表示大力赞同,希望能把握学校在前沿交叉学科布局规划的机遇,整合相关力量,搭建f 族元素的专门研究平台,取得标志性成果,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并结合各自研究和工作经历,提出了可能的交叉合作方向建议。包括污染物监测与核监测结合、高能物理与核素研究、重元素在考古领域的应用、同位素在大气环境测量方面的应用、核电池开发、稀土功能材料、稀土在生命活动中的调控作用、体制机制创新与政策建议等。
与会专家积极讨论
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f 族元素前沿交叉研究中心”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为推动跨领域交叉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会议建议,后续将成立跨院系专项工作组,组建“f 族元素化学跨学科研究团队”,同时通过分阶段目标分解和任务落实,有序推动研究中心的建设。
审核:李玲,刘志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