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化学 f 族元素前沿交叉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年6月17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组织召开f族元素前沿交叉研讨会第一次会议。参会人员有严纯华院士、裴坚教授以及来自学院无机所的黄闻亮、蓝光旭、刘志伟、施祖进、孙聆东、王炳武、徐怡庄、张文雄、张亚文,应化系的褚泰伟、刘春立、刘志博、彭静、沈兴海、谢懿、翟茂林,物化所的刘海超,理论所的蒋鸿等2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f 族元素”的发展机遇、面临挑战,以及建设f elements前沿交叉中心的可能性及必要性。会议由刘志博教授主持。

 

刘志博主持会议

 

  刘志博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f族元素研讨会的组织背景:“f 族元素”研究涵盖第六、第七周期元素及未来新元素的探索,是化学领域的前沿方向,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符合国家“四个面向”的战略需求。学院在相关研究领域和人才团队上已有深厚积累,时值技术物理系成立70周年,希望借此契机,整合稀土与核科学相关交叉领域力量,推动新型研究平台的建立,服务国家需求。

 

  严纯华院士强调,当前科学研究正向极宏观、极微观、极端条件和极综合交叉方向发展,而“f 族元素”因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物理性质,在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均具有重大意义。北大在在物理、化学、材料、环境、能源等多个学科领域拥有雄厚的研究实力,培养了大批杰出学者,具备建设世界一流研究中心的潜力。提出了“立足当下、面向百年之未来”,“非建不可,非我莫属,未来可期”的建设愿景。并为中心的建设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包括:一、以技术物理系成立70周年为契机,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二、以学术共同认知为纽带,精准预判,精选方向,通过学术研讨自发形成跨学科团队,逐步实现教育、行业与国家认可;三、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组织协调下,形成以青年学者为中坚、资深专家参与的工作小组推进筹备工作,争取在“十五五”开局前完成整体规划。

 

严纯华发言

 

  与会的各位老师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非常的期待,均表示大力赞成成立f elements前沿交叉研究中心,并结合自身的研究,对中心建设积极建言。专家们指出,f族元素化学研究需进一步深化基础理论与应用探索,结合中俄中心建设,加强国际合作,突破大型科研设施与放射性元素研究条件的限制。同时,研究方向应立足国家需求,关注稀土催化、核能材料、放射药物等关键领域,推动理论创新与产业化落地。多位专家强调,稀土与锕系元素研究存在广阔空间,需加强f电子成键理论、新价态探索及基元反应等基础研究,并填补放射性元素化学的空白。此外,生命体系中稀土调控、可控核聚变材料、防腐蚀技术等新兴方向也值得重点关注。专家们还提出,应依托北大在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领域的传统优势,结合“两弹一星”精神传承,强化基础研究对国家重大工程的支撑作用。在人才培养方面,专家建议优化招生政策,吸引优秀生源投身f族元素前沿研究,并通过跨学科合作,推动理论方法创新与高质量数据库建设。

 

  严纯华院士作总结发言,与会老师们结合各自研究积累从多维度探讨了“族元素”研究的未来,一致支持以化学学院为基础,整合校内相关院系学科组建新型研究中心。裴坚书记表示学院将全力支持研究中心建设,鼓励自由探索与协同合作并重,推动该领域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裴坚发言

  此次研讨会为“f 族元素”方向的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为f elements前沿交叉研究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将汇聚多方力量,进一步凝聚共识,梳理和确定中心的研究方向和建设方案,最终打造行业认可、同行赞誉、国家支持的世界一流研究中心,为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排版:高杨

审核:李玲,刘志博

(旧版)在线办公
教师ftp
在线办公
TOP